NEWS

企业要闻

建筑企业如何通过财务分析揭示解决经营管理问题
来源:战略发展部/政策研究室 作者:卢健美 时间:2024年5月29日 文字大小:【      

随着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建筑企业走入财务共享时代。数据积累速度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如何用好“财务数据金矿”,如何更好地通过数据分析发挥数据金矿的价值,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是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此作出初步探讨。

一、从宏观视角开展整体财务情况的分析判断

通常,财务分析都是分析本企业的情况,且都是对已发生的事实就事论事。这里笔者想描述的宏观视角,是站在行业的高度、上下游合作企业的广度来看待本企业的财务状况,把本企业内部情况与最紧密的外部环境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

(一)设计合理路径从财务三大主表出发对企业作整体状况分析,清晰身份定位,明确努力方向。

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企业经营、投资、筹资三大活动的结果反映,同时又是资产负债表的过程呈现,企业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最终结果都将在资产负债表中呈现。

为了能快速了解企业状况,可以这样设计分析路径:首先通过利润表了解基本面,包括企业总体规模、成长性、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在行业中的位置,拉长年限就可以作本企业、行业变动趋势与行业位置变动分析;然后结合现金流量表,评估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利润的含金量,经营现金流量状况、对外投资的领域,筹资来源及规模,以及外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最后看资产负债表,了解总资产规模及增长,资本保值增值率,权益报酬率,长短期债务结构规模及变化,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规模及变化等。通过对企业与行业优秀企业、平均水平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横向纵向增减对比变动、占比情况、比率情况与变动分析,帮助企业对自己的经营状况与竞争能力做比较清晰的定位。

通过对自身与同业类似企业经济指标、财务状况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是擅长资产运营、成本管控,还是风险防范;按照目前的人员配置,哪些优势是花较小的代价就能进行推广运用的,哪些是存在明显管理短板,需要深入分析、进一步查找原因的,找到一些可以努力的方向。

(二)通过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经济实力分析,预测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寻求战略同盟提升竞争能力。

现代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应该有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尤其是身处建筑行业,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成,不仅有投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维护和运营等多个环节,行业内更是广泛采用 “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 的作业模式,把建筑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要追求的不应是“单赢”,而是“双赢”或“多赢”。

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组成战略联盟,提高合作效率,通过更好的履约品质和效率、安全,提升客户满意度,寻求更优质的合作项目。可以通过企业收入合同、分部报告、合同存量,债权类明细报表,分析企业的项目分布、细分业务类别,甚至是业主单位性质、所处地域与经济实力,了解企业细分业务布局,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目前的客户是否有较多的战略合作伙伴,合同结算与收款条件优劣,重复合作单位是否能提供更优质的合同条件,是否存在长期垫资未收回的应收款项。

通过合同成本、债权债务了解下游合作企业,包括供应商、分包商的经营状况、经济实力分析,是否有良好的履约能力与市场信誉,是否采取有效手段制约下游企业,判断本企业在合作中的议价和支配能力。进一步认清自身当前经营状况是否健康及后继持续发展能力是否强劲。

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了解,建筑企业应“主动”思考发展战略是否需要做进一步延伸或拓展。比如运用框架协议、规则设计等手段调整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模式和策略;进一步整合内外资源,通过整合有实力的劳务公司,在核心技术领域发展自己的劳务队伍,提升对核心技术的控制与执行力;跟优质的专业分包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在利益分配上给予一定倾斜,保持更稳定紧密的合作,都是企业可以考虑进行业务拓展的领域,都不失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好选择。

二、从微观视角开展财务管理分析

企业在通过宏观角度查找到自身弱势指标与不利因素,或者在进行各类非标管理报表分析过程中发现管理问题时,需要从细微处着手,剥丝抽茧、刨根问底,更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有找到原因,才可能找到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一)财务与非财信息结合,看透经营本质。

企业在做财务分析时,不能仅仅分析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表外信息。财务信息的形成是有许多设定前提的,只有过去的、能可靠用货币计量的交易或事项,才能进行确认与计量。这就意味着许多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其他信息,即使做最充分最深入的财务分析,也不能保证对企业作完全正确、全面的判断。比如企业虽然账面有大量的长期资产,但如果资产准备尽快出售,而且市场接受程度还不低,或者企业流动比率很高,但确存在两笔大金额的应收账款大概率收不回来,那么,原来对资产流动性的判断可能就会有很大偏差。如果企业虽然账面资产负债率不高,盈利能力也非常优异,但存在大量未做会计记录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为他人担保的项目,那么,企业的实际状况与经营风险与原来的分析结论也会大相径庭。

因此,财务分析应结合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一些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共同开展。比如通过对重要联营与合营企业,重要联营合营企业的主要财务信息,了解企业大比例参股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企业投资风险;通过承诺及或有事项,了解企业财务报表外的经营风险;通过查看营业外支出是否与企业管理直接相关,了解企业是否存在重大管理漏洞。

(二)关注财务指标的对立与统一,深挖事实真相。

在企业人眼中,对好企业的判断通常是有共识的。如果一家企业营收、利润规模大、连续呈增长态势、利润率高、资产收益率高、现金流充裕、资产负债水平处于中低水平,那么这家企业通常是运营状态非常不错的企业。但现实中,尤其是建筑企业,因为经营环境复杂、竞争激烈,财务指标往往会呈现更加复杂多变的状况,需要做深入分析才能找到真相。

比如说,两家企业,年净利润都是1亿,这两家企业是实力相当的企业吗?很多人都会说,不一定。如果是两家净资产收益率相同的企业呢,他们的经营状况会完全一样吗?根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股神巴菲特也说过:如果只用一个指标来选股,那肯定是ROE。足见这个指标的综合属性特别强。

从计算公式看,净资产收益率与销售净利率是呈正比例关系的,似乎后者高了,前者也会高,但事实上有些时候,两者是对立的。因为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收益率、负债利息率、企业资本结构和所得税率等指标都密切相关,需要作综合分析。从测算结果看,销售净利润高的企业,如果股东投入的资本多,导致分母变大,净资产收益率数值就可能会小;销售净利率低的企业,假如能取得更优惠的企业所得税政策,那么净资产收益率也可能会较高。具体要看哪个乘数影响更大,进而对企业的相关政策与风险进行进一步甄别与判断。

因此可以说,假如不同指标计算结果指向相同、互相印证,结果可信程度会高很多,假如相关指标出现了对立,证明还有其他未考虑到的因素,还需要作进一步测算分析。

(三)把握财务数据的量变与质变,寻找蛛丝马迹。

企业由弱变强或由盛转衰都是有过程的,而这个转变的过程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会有所体现。所以,对本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动需要明察秋毫,进一步扬长避短,特别是要敏锐地识别企业经营出现的异常信号,防患于未然。要想有效地识别这样的信号,只有通过连续不间断的、动态地跟踪财务状况,才能实现。

首先,要始终关注存在异常迹象的指标变化,主动应对变化。比如有些工程项目,受汛期、气候影响大,本来属于生产高峰月份,突然收入骤降,或者本来对上对下结算均衡,未完施工指标稳定,突然大幅提升,而且持续发展,或者在经营规模较为稳定情况下,管理费用增长率远超营收增长幅度,都需要引起警惕,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引起这些异常波动的主要因素。

其次,要善于找出企业财务状况的演变趋势,努力扭转颓势。比如某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不断降低,与以前年度相比处于逐年下降趋势,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也持续下降,合同资产逐年增长。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涉及收款的合同约定的收款比例远低于付款合同的付款比例,可能是已达到收款条件的应收账款未及时收回,可能是竣工结算办理不及时,造成质保金越滚越大,甚至可能是代发农民工工资管理不严格,造成的超结算支付。一定要及时看到变化趋势,尽早采取措施,倒差严重程度如果已经影响到公司正常资金周转,企业持续经营都将面临挑战。异常指标只有在量变转变成质变之前发现并解决,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分析。

(四)通过非标管理报表统计分析,发现管理问题。

标准财务报表通常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张主表加附注组成,因为规范便于作各类变动、比率、趋势分析、同业比较,长久以来是作财务分析所全面倚仗的基础资料。然而企业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千差万别,在做标准的财务分析之余,需要重新开辟一个战场,直接对症下药。管理报表就是这样一类事物,可以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在这里,需求是财务分析唯一的道理,追求法无定法。

示例1:通过三超指标分析,发现代发农民工工资管理漏洞。一家建筑公司自从建立合同管理台账以来,一直致力于进行合同额、结算额、开票额、支付额信息比对分析,部分分包合同存在超结算支付情况,进一步查证后发现有些项目是因为资金支付管理审批不够严格,有些项目是因为代付农民工工资,造成预付账款超过分包结算。意识到代发农民工工资制度的政策严肃性,如果不加强管控,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公司分包管理失控,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完善管理流程、加强过程业务真实管理,实现有效管控。该公司立即采取行动,着手推进农民工实名制、现场刷脸签到等系列举措,堵塞了管理漏洞。

示例2:通过成本匹配度分析,改进材料验收领用管理。某建筑公司通过不同项目分部分项成本分析发现,有些项目材料成本与分包成本匹配度高,有些项目则找不到明显的规律。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匹配度低的项目材料出入库不及时特别明显,甚至存在材料先出库后入库情况,造成企业账面物资与材料成本不实。发现问题后,虽然进行了通报整改,强制要求问题项目加强材料验收、出入库管理,问题还是屡改屡犯。为了解决问题,该公司召集财务、物资管理人员开展集中研讨,深挖了缘由:

今期特马开本期是什么

当遇到实际缘由比较隐蔽难找的问题时,可以经常运用一下这个“5个为什么分析法”进行层层递进、深入追问。通过这样一通问答,似乎是找到了问题真相,接下来查证了一系列采购合同,以下是合同查询情况统计:

今期特马开本期是什么

找到原因后,通过集思广益,找到两种解决途径:一是按照合同约定单价作为计划成本办理验收入库、领用出库,次月结算开票时作差额调整,入材料成本差异,按实际领用情况按月摊销材料成本差异;二是材料到货后,先按最近一期结算价办理暂估入账,次月结算开票时作差额调整。

示例3:通过项目增值税税收筹划执行分析,为规范分包管理拓展思路。自2016年建筑业“营改增”以来,某建筑公司的税收筹划研究一直在持续开展,最开始只是针对增值税税负做执行情况统计对比。由于部分项目增值税税负率与税收筹划税负率偏差大、税负率又极低,对进项税来源进行了进一步的对比,发现材料采购进项税与策划相比有大幅增长,而分包成本进项税却有一定幅度下降。原来该企业在经营与税务策划中,部分原先决定专业分包、实行一般计税的施工标段,考虑材料品质保证、工期履约保证甚至其他专业原因改由企业采购后,再由分包单位领用,从结算中扣回的方式执行。这就造成部分原计划按9%计税的进项税,变成了13%,项目税负与经营、税务策划相比会有一定比例下降。

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企业的管理至少有三点不利之处。第一,分包单位由于抵扣项减少,税负率会有较大增长,建筑公司实际应纳税一旦低于预缴税,不仅税收风险增大,而且会增加项目综合税负。第二,由于分包单位雇佣的农民工工资由建筑企业代发,应由分包单位支付的材料又由建筑公司代为采购,从资金考虑也会造成企业现金流被无偿占用。第三,自2021年《印花税法》发布,2022年正式开始实施,印花税的规范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企业按分包合同额缴纳印花税,即便结算额远小于分包合同也无法扣减;即使为避免重复征税,也需做好材料与分包源头管理。

从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财务分析一旦与经营、物资管理结合起来,内涵会十分丰富,这是有可能突破部门职责分工界限、职业技能专长壁垒的一项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数据分析革命,有希望碰撞出新的火花。

总体来说,高质量的财务分析,尤其是结合业务、有针对性寻找切入角度、开展指向性特别明确的财务分析研究,能够快速找出异常反应,确实地有助企业尽早发现数据背后的真相,为企业解决问题创造先决条件。不过,由于对大数据、对其他优秀企业的认知缺陷,以及对数据分析成果展示能力不够,如何提供既能揭示问题真相,又能吸引人眼球的财务分析,需要业内人士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韩佳福】

【打印】【关闭】